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交通行业科技工作者事迹宣讲会
为增强交通行业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荣誉感、使命感,展现交通行业科技工作者为交通发展做出的贡献,2024年6月4日,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主办的交通行业科技工作者事迹宣讲会在上海市科学会堂举行。各专委会代表、申通地铁技术中心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及同济大学学生代表等共计8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学会副秘书长石小法主持,学会顾问朱惠君致辞。


学会顾问朱惠君在致辞中介绍了“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由来和重要意义。她表示,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人才济济,长期以来,不少科技工作者为上海乃至全国的交通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挑选了六位交通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作介绍、交流,他们共同的闪光点是: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设计、生产、施工一线,立足岗位、敬业奉献,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交通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精神内涵,展现交通行业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勇攀行业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她期望学会广大会员、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向上、努力奋进,薪火相传,为交通事业的发展、为交通行业的创新勇毅前行。


宣讲会上,6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分别走上演讲台,分享了他们在交通行业不同领域的奋斗历程和杰出贡献。
上海杰出工程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首届科技英才代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总工、正高级工程师王大庆做“牢记使命担当、立足岗位实际,推动轨道交通创新发展”主题报告,分享了在轨道交通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的杰出工程师带领团队在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安全技术研究创新等方面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自动运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勉励青年科技工作者脚踏实地做好每项工作。他的事迹不仅彰显了工程师的担当与奉献,更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前行。

首届科技英才代表、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赵靖教授为大家带来“突破常规,做有趣的道路交通设计研究”主题报告,从交通系统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公共交通等方面分享了交通运行可解释性描述、关键节点时空协同优化、干线通道立体多模式交通协同优化、数据·算法·精细化交通设计和控制方面的应用推广,对于提升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届科技英才代表、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正高级工程师曾英俊分享了“科创引领,服务实践”主题报告。 以“创新工作、服务实践、引领未来”为主线,从“从业者、守业者、授业者”的角度出发,作为18项重点工程项目的技术负责人、技术指导,尤其在地下、隧道工程方面注重专业理论创新与施工技术创新协同发展。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总工、高级工程师顾煜分享了“深耕细作交通规划,蓄力创新行业发展”主题报告。从“成长、收获、展望”出发,介绍了上海城市交通的成长,运用综合交通规划的思路助力上海综合交通大发展,未来的交通规划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加注重交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刘小倩分享了“地面公交的岁纪变迁与守望”主题报告。地面公交客流持续低迷营收下降,将面临“停运潮”,她创立了面向全过程的三段式“智慧健康管理”范式,做到了量体裁衣编制规划以及为解决地面公交客流持续低迷营收下降开出了“标本兼治”的专项处方。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周玥分享了总经理助理、正高级工程师蔡明“科技创新为沥青路面注入新能量”主题报告。他通过专项经费及自筹经费等方式解决了沥青路面施工、沥青注浆修复施工、沥青改性、沥青净味检测、沥青路面智能压实等多项技术难题,构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透水铺装智能施工管控系统,国内外首次实现无人化施工。

这6位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设计、生产、施工一线,立足岗位、敬业奉献,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建设交通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用实际行动来诠释“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精神内涵,展现交通行业科技工作者坚定创新自信、勇攀行业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致敬。
最后,学会副秘书长石小法表示,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感谢各位科技工作者带来的精彩报告。交通行业的科技创新离不开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付出。学会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到交通事业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