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jtgcxh.com
 
  学会动态
第十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工业软年会“件驱动下的智慧交通”专题论坛暨轨道星空论坛第12期顺利举办
“数·绘城轨蓝图”——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主题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赋能零碳未来:“2025零碳园区建设与智慧储能技术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举办“松阳县智慧交通专题招商推介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理论与设计专委会启动会议暨2025年首场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向地下要空间!静安智慧车库为老城区焕发新生机——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组织智慧车库观摩活动
平台赋能 服务会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绿色交通专委会组织“走进”港口能源公司活动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综合交通规划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召开2025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术研讨会
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协办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2025系列——广州歌华首站告捷!
绿专委会员单位授牌仪式暨2025年首场绿色交通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数智交通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暨参观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规划专委会组织赴北京开展存量交通设施利用的观摩学习活动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参观考察活动顺利举办
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协办浦东公交2024年度内训师专项培训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第四届“交通青年说”学术沙龙
2024浦东航运周——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第二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
2024年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与应用竞赛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组织“大学生走进松江智能交通”科普活动
  学会动态 > 第二十期“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活动顺利举办

第二十期“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活动顺利举办
 

2023年2月12日至3月26日,第二十期“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以网络会议的形式召开。论坛由同济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BRITA)、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公路学报、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交通安全专委会、海外华人交通协会(COTA)、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清华大学联合举办。本期论坛邀请逢甲大学徐耀赐教授就“道路交通之人、车通行路权准则”开展4次系列讲座,活动由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资助。

徐耀赐教授以其丰富的国内外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为大家系统呈现了道路交通之人、车通行路权准则的规划、设计、管理等内容。4次系列讲座的主题分别为基本观念和通行路权边界、机动车辆之通行路权、由驾驶任务之观点,深入分析无号志交叉口之“慢”、“让”、“停”、行人之通行路权和stop sign应在国内推广。

2月12日讲座主题——基本观念与通行路权边界

 

介绍了基本观念与通行路权边界。对于基本理论,主要从道路交通工程与管理领域之路权、制定道路交通通行路权准则之“三理”、行人被车辆撞击之肇责判定、道路交通事故之来源、通行路权与交通法规、通行路权与道路交通事故、通行路权与零死亡愿景之关联性、通行路权指派,通行路权与驾驶任务,通行路权与交通控制、通行路权与道路交通工程设施之相关性方面进行系统介绍。对于通行路权边界,主要从为什么明定通行路权边界、通行路权边界之四大准则、时间通行路权边界、空间通行路权边界、道路交通事故肇因归因法则进行系统介绍。

2月26日讲座主题——机动车车辆之通行路权

 

介绍了机动车辆之通行路权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路段之通行路权边界、号志交叉路口之机动车辆通行路权、无号志交叉路口之机动车辆通行路权的设计思维和重点。徐耀赐教授介绍到交叉口交通冲突区域必然存在,需通过合理的视距、视区设计,合适的交通控制方法、渠化设计减少交通冲突点数目以减轻安全隐患,并总结出车辆通行路权准则。

3月12日讲座主题——对“慢”、“让”、“停”的深入分析

 

介绍了由驾驶任务之观点,深入分析无号志交叉口之“慢”、“让”、“停”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慢”、“让”、“停”路权分野、“慢”、“让”、“停”与驾驶任务之相关性、由驾驶任务之观点,车辆驾驶人应如何驶进无号志交叉口、由驾驶任务之角度,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者应承担之责任与义务进行系统介绍。徐耀赐教授介绍无号志交叉口之“慢”、“让”、“停”设计应注重检核视距和视区。

3月26日讲座主题——行人之通行路权和stop sign应在国内推广

 

介绍了行人之通行路权和stop sign应在国内推广。主要内容包括道路路网中行人合法容许活动范围、行人自我管理意识、交叉口和路段的行人通行路权、路段中行人穿越道之规划设计、stop sign应在国内推广。徐耀赐教授介绍由道路路网八阶理论,布设人行横道,应符合工程设计和人因理论科学原理。徐耀赐教授介绍行人活动自由度高,交通控制设施无法涵盖所有路网,具备优质的个体安全意识才能升华至群体安全文明。

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科研院校、设计院所、交警部门、交通部门等机构720余人参加。每次讲座结束后,参会人员和徐耀赐教授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由同济大学、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共同发起,依托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交通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项目”),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重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推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应用技术深化。从2016年开始,“同路人”交通安全技术论坛已经开展了20期讲座,共计63次,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6000余人次的专家学者参与。

 

  

 

 

 
   

沪ICP备05033922号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地址: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电信南楼三楼  

电话:021-63217546  63217526     传真:021-63217546 63217526  

E-mail:shjtgcxh@126.com

 
Copyrights © 2004


,
中国网络视窗  .NetLook™ 1/2
 

www.shjtgc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