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5日上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组织召开了团体标准《上海市事故多发道路判别与改善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专家评审会。会议由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主持,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王士林总工担任专家组组长。

“指南”专家评审会

虞同文副秘书长主持会议
同济大学王雪松教授团队2009年开发了“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优化了交通事故数据记录、地点表述规范,自2016年以来在上海市持续开展事故多发道路的判别与改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构建了判别分析、改善方案、方案实施、效果评估等四阶段技术流程。 2017年同济大学与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共同编写了“指南”初稿,并结合国际经验和上海案例不断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形成了“指南”的征求意见稿。
参加评审会的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潘洛一副总队长指出,指南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既要编好,更要用好。建议后续广泛征集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对指南的工作内容、操作流程等进一步优化,便于后续推广实施。

潘洛一副总队长发言
专家组长王士林总工指出指南案例中提及的一些典型问题可以在后续应用中进一步验证总结,形成共识后考虑纳入设计规范中,以指导道路交通的设计建设。

王士林总工发言
同济大学吴兵教授认为“指南”对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指南”不仅适用于事故多发道路治理,还可探讨其在规划、设计阶段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指南的价值。

吴兵教授发言
学会秘书长朱惠君作了总结发言,认为编制单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和实际应用,“指南”结构合理,内容完整,希望编制单位对“指南”扩大意见征询范围并修改完善,争取在2022年第一季度完成“指南”送审稿评审并尽快作为学会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

朱惠君秘书长总结发言
与会专家认为 “指南”基于上海交通事故多发道路改善治理经验的积累及成功案例的示范应用,提出了事故多发道路判别与改善的工作内容、流程,可操作性强,能对上海交通事故多发道路治理和改善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专家组一致同意“指南”通过本次评审,并建议编制单位按照专家组的意见,尽快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