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jtgcxh.com
 
  学会动态
第十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工业软年会“件驱动下的智慧交通”专题论坛暨轨道星空论坛第12期顺利举办
“数·绘城轨蓝图”——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主题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赋能零碳未来:“2025零碳园区建设与智慧储能技术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举办“松阳县智慧交通专题招商推介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理论与设计专委会启动会议暨2025年首场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向地下要空间!静安智慧车库为老城区焕发新生机——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组织智慧车库观摩活动
平台赋能 服务会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绿色交通专委会组织“走进”港口能源公司活动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综合交通规划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召开2025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术研讨会
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协办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2025系列——广州歌华首站告捷!
绿专委会员单位授牌仪式暨2025年首场绿色交通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数智交通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暨参观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规划专委会组织赴北京开展存量交通设施利用的观摩学习活动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参观考察活动顺利举办
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协办浦东公交2024年度内训师专项培训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第四届“交通青年说”学术沙龙
2024浦东航运周——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第二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
2024年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与应用竞赛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组织“大学生走进松江智能交通”科普活动
  学会动态 >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2021年学术年会暨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
2021年学术年会暨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



2021年11月19日下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科学会堂国际会议中心海洋能厅召开了“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暨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和学会理事长、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等学会领导在主席台就坐。市科协学会学术部部长章荣冰,以及获得学会科技奖的单位代表、获奖人员和部分会员共90多人出席会议。

 

大会由学会副理事长凌建明主持。市科协马兴发党组书记首先致辞。他充分肯定学会组织科技奖评选提高了交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双创”积极性,表彰了一批重要的交通科技成果,勉励学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征程中,践行交通强国的国家战略和科教兴国的治国方略,更好地发挥智库作用,取得更大的成绩。

接着,学会副理事长邢培毅宣布2020年度科技奖评选结果。2020年度科技奖有27家单位申报了科研成果奖、工程技术奖两大类共112项项目。经过专家、评奖委员会等三轮评选,并经公示,最终评出特等奖2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35项,合计87项。在欢快、喜庆的音乐声中,市科协马兴发党组书记和学会方守恩理事长给特等奖颁奖,一二三等奖获奖单位依次上前从市科协和学会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合影留念,大家笑容满面,会场气氛热烈。

随后,方守恩理事长作重要讲话。他指出,2020年度科技奖的申报单位、申报项目和获奖单位、获奖项目不仅比2019年度评奖有较大增加,而且获奖项目质量有了提升,评奖影响和声誉不断扩大。学会不仅积极组织科技奖评选,还花大量精力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发挥智库作用,形成专家建言;组织科技评价,服务团体单位;普及交通科学知识,提升市民综合素养;举荐青年英才,开展技术培训,努力促使“科技改变交通生态,交通推动科技创新”两者相互赋能。

方守恩理事长最后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海新型基础设施和创新能级也将迈向国际一流水准。为此,需要交通工程学会和交通科技工作者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磨砺匠心,志在巅峰,凝智聚力,奋发有为,孜孜不倦地强化创新策源、创新应用、创新协同,为早日建成与上海“五个中心”相匹配的国际大都市综合交通体系奉献聪明才智,把学会建设成为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专业特长的现代科技团体。

 

学术年会先后由凌建明副理事长和朱惠君秘书长主持。邀请学会顾问、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杨东援教授作《连接-重组-转型——城市交通的任务转换》学术报告。

杨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阶段——连接: 在地形复杂、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国土上,建立了由14.8万公里的特高压输电网络,11.5万公里的天然气和原油管道,14.6万公里的铁路网,519.8万公里的公路网构成的连接网络。

 

我们正在推进的阶段——重组:将6个超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10个超5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77个超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为主体的城市体系,重组成为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以及占世界人口1/5的超大规模市场,加之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力资源,成为全球制造业集聚,及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

 

我们将要步入的阶段——转型:在实现美好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双碳”目标,在发展模式、生活方式、空间活动模式等方面实现转型;城市进入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阶段,要求交通相应实现围绕“车”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并详细阐述了实现连接-重组-转型的路径:交通对策的体系化,以及城市交通任务转换的基础:科学决策的技术基础。

 

在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上,与会者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深感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在热烈的掌声中杨东援教授结束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2021年11月24日

                         

 

 

 
   

沪ICP备05033922号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地址: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电信南楼三楼  

电话:021-63217546  63217526     传真:021-63217546 63217526  

E-mail:shjtgcxh@126.com

 
Copyrights © 2004


,
中国网络视窗  .NetLook™ 1/2
 

www.shjtgc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