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jtgcxh.com
 
  学会动态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指导的第六届“智慧城市与绿色交通发展论坛”顺利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术研讨会
绿专委新会员颁证暨 2024 首场绿色交通研讨会活动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组织召开《商用车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技术》项目成果鉴定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交通与运输》杂志刊委会单位联络员座谈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举办《上海大都市圈综合交通规划思路》研讨会
关于推荐2024年上海交通科技英才的通知
关于申报2024年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联络员座谈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九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科学技术奖颁奖2023年学术年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来访学术交流会数字化赋能设计院转型创新发展——走进城建院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组织召开智库建设项目——《智能网联交通与汽车产业》专家研讨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地面公交专委会2023年第4次学术活动在上海金鼎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第三届“交通青年说”学术沙龙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理论专委会举办《城市干路空间资源的再整合》主题参观活动
林龙照明杯第三届上海市大学生交通运输科技大赛决赛在上海理工大学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第九届第三次常务理事暨全体理事会议坛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支持协办SNEC第六届(2023)国际氢能前沿技术论坛
集约、融合、更新背景下——多系统交通设施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顺利召开
学会召开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
  学会动态 >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研讨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
“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研讨会



2021年8月5日,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交通研发中心承办的“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研讨会,在浦东新区天健滨江天地会议室召开。研讨会由学会智能交通专委会主任、上海城建设计总院总工助理保丽霞博士主持。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和来自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浦公节能检测有限公司、隧道股份城市更新中心、城建设计总院智慧城市研究院和智能交通分院等10多位专家与会研讨。

智慧城市是一个有机而复杂的整体。智慧基础设施对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更新具有很强的能动作用。上海十四五规划设置了20个指标,其中2/3以上是新指标。指标是衡量创新发展的一把标尺,读解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要有激励性指标,也要有约束性指标;指标之间既要有关联,又要互相制衡;指标要有层级,更要能考核、比对、可采集性、可持续性,须合理设置阈值、权重,这是一项具有相当难度的工程,也是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过程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隧道股份城市更新中心何静教高工介绍了在城市建设用地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逐步由增量建设向存量优化转变的大背景下,城市更新对于城市功能转变升级、土地价值提升的重要意义,和隧道股份成立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中心技术委员会的宗旨、架构和运作状况。
上海市交通信息中心顾承华副主任针对目前城市与交通数字化转型要求,就基础设施评价指标层次衔接性、权重划分比例作了系统性发言,提出将重点聚焦于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体系,如智慧路网、智慧交管、智慧运维、智慧网络等方面的基础设施。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熊勇博士提出基础设施评价标准除偏向信息化研究外,还可以加入低碳化、安全性等指标评价。国家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八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为智慧城市经济发展、传统行业转型、新兴领域前瞻性投资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从而达到为社会推进全新内容的目的。

 

交通职业技术教育集团秘书长楼伯良高工就智慧城市以及基础设施更新再造作了发言,提出科学制定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向,合理界定评价标准的定位,对于标准草案的编制应聚焦智慧城市(智慧交通)设施更新的评价体系,并体现专业特色。

 

浦公节能检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莺歌高工以数据应用为主题,针对交通大数据分析、交通大脑等方面的数据挖掘深度,提出通过收集海量交通数据,以支撑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讲到,智慧城市与智慧基础设施是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相成、无法分离。更新是重塑。更新智慧城市及基础设施实质是重塑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治理模式,是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生活。我们研究和建立全新的、不同于传统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评价指标,指标之变就是发展路径之变,发展格局之变。评价指标须依据“以人为本、惠民便民、绩效导向、客观量化”的原则进行制定,梳理并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要素重构,形成新模式。可以聚焦街道+街区,注重慢性交通,构建智联网养老系统等,并且融入后疫情时代特殊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元素。依据上述思路创建核心、考核和基础等指标,并将基础设施评价体系研究作用于工程项目,便于更好地验证。

 

上海交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副主任、交通运输工程系倪安宁副教授重点分析和阐述了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框架思路和关键技术路线。

 

主持人保丽霞博士最后作了总结。

 

本次研讨会聚焦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大家一致认为,指标的建立与应用、调整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契合其发展需求,精准考评新型更新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指标权重的抉择要有理论依据,每一个指标都能客观反映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或工程项目,并对不同典型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比,以期为衡量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和未来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大家还认为,新型智慧基础设施更新赋能智慧城市更新就是赋能城市生活更有“温度”、更高品质,因而人们的感受度是重要标准,是评价指标中的关键指标。与会专家建议,新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化是很好的选题,应向市科委申请立项研究。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2021年8月10日

 

                         

 
   

沪ICP备05033922号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地址: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电信南楼三楼  

电话:021-63217546  63217526     传真:021-63217546 63217526  

E-mail:shjtgcxh@126.com

 
Copyrights © 2004


,
中国网络视窗  .NetLook™ 1/2
 

www.shjtgc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