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4日,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和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杭州市萧山区政府,以及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单位,在杭州福朋喜来登大酒店成功主办了“第14届轨道交通和城市国际峰会”。峰会主题为“拥抱数智化,引领新基建”。学会邀请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等单位作为峰会的协办单位。学会秘书长朱惠君、副秘书长虞同文和来自全国各省市以及芬兰、法国等国家涉及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的380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参加峰会。

12月3日上午,峰会举行开幕式。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任忠致辞。他介绍了浙江省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以及“十四五”期末分别发展到7000公里和5000公里的前景,并预祝峰会圆满成功。
开幕式后举行了议题为“中国新基建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的大会报告会,由学会秘书长朱惠君全程主持。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晓勤作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十三五”回顾和“十四五”展望》的报告;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沈林冲作了《新机遇下杭州地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于波作了《智慧城市的智能城规建设》的报告;芬兰通力电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蒋震晖作了《通力数字化轨道交通客流解决方案》的报告。
大会报告后进入主题为“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运营”的圆桌讨论环节。长三角区域办公室副处长吕军焘、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公司通信信号院总工张瑾、杭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沈林冲和合肥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科创中心主管虞赛君等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对长三角轨道交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目标的理解、探索与实践的经验。
上午峰会,学会秘书长朱惠君还为大会组委会评选出的、获得智慧运维科技先进示范单位的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先进单位的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公司、城规交通资源经营创新示范单位的杭州地铁集团公司、智慧地铁建设创新示范单位的哈尔滨地铁集团公司等单位一一颁奖。

下午峰会仍分大会报告和圆桌讨论两部分。大会报告议题为“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学会邀请的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磁浮与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国家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陈小鸿教授作了《磁浮交通在城市群规划中的定位和应用探索》报告。

此外,法国AREP设计集团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姜兴兴作了《TOD:城市助推器》的报告、哈尔滨地铁集团公司运营事业总部总经理范国荣作了《哈尔滨智慧地铁的新技术应用及成效分析》等报告。与会者认真聆听专家报告。

12月4日,峰会设立两个分论坛,议题分别为:轨道交通信号/通信技术和轨道交通AI+智慧安防。
在第一分论坛,上海代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维护保障通号分公司、全国劳模张郁总经理作了《超大规模网络化设备管理与转型》的报告;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第一运营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伟杰作了《上海地铁全自动运营管理实践和探索》的报告。在主题为“轨道交通5G通信技术发展与运营解决方案”圆桌讨论会上,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公司总工程师洪翔和丄海地富维护保障通号分公司部门副经理朱俊作了交流。

在第二分论坛,上海代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系统集成研究部主任、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张立东作了《上海轨道交通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与创新》的报告,并在主题为“对各地铁综合安防系统特点与创新的探讨” 的圆桌讨论会上作了引导性发言。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总师办主任刘朝明作了《上海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大数据集成应用与探索》的报告。
截止2020年,全国共有41个城市运营着7141.55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本届峰会有38个城市的地铁运营单位参加。不仅交流了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大都市圈轨道交通一体化发展、区域性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发展、“新基建”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多模式轨道建设运营管理机制一体化探索、城市轨道交通韧性化运营与人性化服务等问题,还深入交流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机器视觉、语音识别、SLAM、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在地铁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维保中的尝试与应用,与会者普遍反映收获匪浅,期待在明年第15届轨道交通和城市国际峰会上再相见、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