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给肩负保障出行与疫情阻断双重重任的交通运输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交通运输业承担着疫情防控的人员、物资应急保障工作,另一方面其带来的人员流动也会加剧疫情的传播和扩散。为积极应对这一重大挑战,有效防控疫情,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经济有序恢复,推动技术方法与实际应用相结合,2020年2月,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公路学报》副主编、同济大学王雪松教授发起,在《中国公路学报》进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专刊”征稿活动,并在线发表了8篇专栏论文。
2020年8月5日,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中国公路学会、《中国公路学报》、 “一带一路”国际交通联盟(BRITA)主办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高端学术研讨会”以在线会议的形式召开。会议特邀专栏作者做学术报告,行业专家进行深度点评分析,共同研讨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的措施与经验。会议由王雪松教授主持,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和400多位专家学者(高峰时)参加在线交流。
会上,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杨超院长作了《应对突发大规模流行病的城市常规公交管控策略》的报告,兰州交通大学马昌喜教授作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城市公共交通非常规防疫策略——以宁波市为例》的报告,同济大学吴娇蓉教授作了《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期通勤合乘设计及组织效率影响分析》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赵胜川教授作了《交通暴露与土地利用模式对社区COVID-19传播风险的影响》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胡晓伟副教授作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应急医疗物资优化调度研究》的报告,同济大学陈丰副教授作了《公共卫生事件暴发初期的医疗物资调度优化》的报告,重庆交通大学彭勇教授作了《考虑疫情影响的“卡车-无人机”协同配送路径优化》的报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李健副教授作了《面向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公共交通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研究》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疫情影响下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管理及防疫策略、医疗物资调度及配送路径优化、通勤合乘设计及组织效率影响分析等内容展开,充分展示了紧密结合实践所归纳、提升的理论成果。每篇报告结束后,先后有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长安大学学术期刊管理中心主任芮海田、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陈小鸿教授、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张柱庭教授、长安大学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建军教授 、《中国交通报》记者杨红岩、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张小宁 、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王建军、 中国公路学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管妮娜等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点评。

历时4个半小时的高端学术研讨会进一步发挥了学术研究的社会效益,很好地体现了科技成果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为完成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肩负的双重使命做出了应有贡献。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汇聚优秀人才,持续召开此类学术研讨会,推动我国道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应用技术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