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4日,受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大会议室,召开了由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上海久事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大城市地面公交精准服务与高效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科研项目评价会。会议由学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朱惠君主持。

出席会议的有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何积丰,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原副主任、教授级高工冯健理,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关积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景成,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胡宏林,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周小鹏等业内知名专家,项目研究单位的领导及课题组相关人员参加了评价会。由于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工关积珍身在北京,评价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项目组成员马万经教授汇报、介绍了项目内容和研究、应用成果。公交优先已成为全球共识,也是我国基本国策。国家公交优先战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求突出持续提升地面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能。我国拥有全球最复杂、最庞大的地面公交系统,每天服务人次1.2亿,线网总长64万公里左右,是高速公路总里程的4倍,是大城市居民基本出行和城市功能正常运转的基础支撑。在国家每年超过240亿元的巨额补贴下,我国公交车辆已装备74万标台以上,且装备数量按年度增长7%,运输能力持续增加。
然而,我国地面公交系统依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供需匹配性弱(2)可靠性差(3)运行效率低。针对以上突出问题,提高服务与运营管控的智能化水平是一种源头性、可持续的科学治理途径。但目前国际上还缺乏适用于具有需求分布广、客流强度大、网络复杂、道路资源紧张等特征的我国大城市地面公交网络的系统性研究成果,亟待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和装备研发,有效提高我国地面公交系统服务水平。
项目组紧密围绕“需求辨识-网络优化-运营调度-运行控制”四个关键层面,攻克了“需求不清、供给不精、运营不准、运行不畅”四大技术难题,形成了以精准服务和高效管控为核心的地面公交智能化成套技术、系统和装备,取得了4 方面技术创新(1)公交客流精准溯源与出行画像技术(2)数据驱动的公交运行自动评价诊断与网络优化技术(3)运行状态预报与智能调度技术及系统(4)公交优先通行协同管控技术与装备。
专家们认真听取了项目组汇报,充分发表评价意见和建议,并一致认为: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平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衷心感谢各位行业内的大咖、专家,既感谢专家对科研项目给出高度评价,也感谢专家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项目组将在申报奖项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相关资料等。
最后学会秘书长朱惠君对评价会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