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智慧高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科技沙龙在天健滨江天地举办。
沙龙由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保丽霞主持,智能交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顾承华、秘书王秋兰等委员参加了本次沙龙。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中科院微系统所熊勇博士、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楼伯良、上海君来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松以及来自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上海美慧软件有限公司、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各位专家,聚焦“智慧高速、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领域内的新技术,开展跨界交流·交谊·交融,探索智慧交通发展新趋势。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相关人员做了主题汇报。保丽霞总工做了关于“城市大脑及IDPS建设的分析”主题报告,介绍了城市大脑及IDPS的关系以及如何为城运系统服务等。王秋兰介绍了“智慧高速及车路协同的发展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并对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在高速公路上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姜滟作了关于“全出行链自动驾驶测试机制”的汇报,介绍全出行链自动驾驶测试方案、数据服务方案以及需要进行的测试评价等。
各位专家针对主题报告提到的相关问题以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上海交通信息中心顾承华主任指出,当我们提到交通的发展,描述的词汇由交通信息化转变为智能交通,现在已经由智能交通走向了智慧交通,“智能”与“智慧”到底有什么区别?顾主任认为智慧始终是最高级的。目前,上海正在建设“一网统管”和 “一网通办”,这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中科院微系统所熊勇博士认为,物联网也有几个层次,最高层次就是“慧”,虽然现在可能做不到,但是最基本的物联完全可以实现,在基础物联的上一层就是如何将其用于解决业务和管理上的一些需求。比如智慧井盖的应用,加装传感器对其沉降、液位进行监测的技术都是成熟的,关键是使用者和管理者还有什么样的需求。而且,从物联网应用的角度,NB-loT正在积极部署,4G资费也有所降低,5G正在全面铺开,通讯也不是问题。
上海君来软件有限公司刘小松总经理介绍了外高桥汽车电子标识的示范应用,同时还分享了目前自动驾驶领域虚拟电子轨道的应用情况。临港自动驾驶测试场采用了在路面埋下磁钉的方式,实现虚拟电子轨道技术,导向十分精准。
最后,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虞同文副秘书长用9个字对这次沙龙做了总结,即“慧居上、能居中、工居下”,这也正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对在本次沙龙中“亮观点、谈见解”的各位专家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