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正在编制的第三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首次将科技创新单独成章,确实,历来高新科技往往首先渗透、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甚至给交通运输带领颠覆性变革。为编制好科技创新这一章,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会同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上海市科协会堂共同召开了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科技创新相关条款系列研讨会。4月15日就交通白皮书交通运行管理与辅助决策等内容条款,4月22日就交通设施、服务等内容条款组织专家研讨(后续研讨会正在组织中)。市交通委副主任冯健理参加并主持了4月15日研讨会,发表了非常有见地的建言。上海城投公路集团总工刘艳滨主持了4月22日的研讨会。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参加了两场研讨会,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参加研讨会的有上海市科委、市交通委、市道运局、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同济大学、市城乡建设交通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科技咨询公司、市交警总队等单位的专家。

市城乡建设交通院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总工邵丹在每次研讨会上,先将交通白皮书的编制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原则、框架结构和可预见的未来10年内的若干交通问题,各章应围绕那些领导关切、市民关注的重点问题,以及提出相关的基本思路、政策导向、措施意向等作了非常清晰的阐述,发表了很多独特的见解,给与会者启示。
在4月15日的研讨会上,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孙立军教授总结说,研讨会着重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前沿科技的理念和场景两方面上取得了共识。要确立未来科技促进交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增强上海全球城市的交通门户性、各交通系统的协同性、面向长三角的交通一体化;要确立未来科技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的理念,构建多样化、人性化的交通系统和便捷、无缝的出行条件。大家还对交通系统如何具有弹性(柔性)和交通系统在城市更新中如何发挥重塑作用、在城市发展中实现交通系统重塑再造等问题各抒己见,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的应用场景课题组列出了11种。虞同文等与会者建议增加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和大型公共活动方面的应用场景。
在4月22日的研讨会上,邵丹副总工归纳大家的建言说,未来交通运输领域智能网联和车路协同会得到极大普及。自动驾驶导向下必然驱使交通设施转型升级和大面积更新,涌现智慧交通管理平台、设施全息感知系统等;随着未来高精度数字地图定位技术、图像技术、红外和雷达远程感知技术等进一步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科技进步和标准化,还会形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和关键系统部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标准体系;实时获取道路上每一辆车辆精确的运行状态和轨迹,使交通数据多元化和海量化将成为精细化交通管理的基石。
两次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对未来交通运输领域融合科技创新的内容条款逐一进行推敲、分析,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