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shjtgcxh.com
 
  学会动态
第十八届中国电子信息工业软年会“件驱动下的智慧交通”专题论坛暨轨道星空论坛第12期顺利举办
“数·绘城轨蓝图”——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主题技术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赋能零碳未来:“2025零碳园区建设与智慧储能技术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举办“松阳县智慧交通专题招商推介会”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理论与设计专委会启动会议暨2025年首场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向地下要空间!静安智慧车库为老城区焕发新生机——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组织智慧车库观摩活动
平台赋能 服务会员——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绿色交通专委会组织“走进”港口能源公司活动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综合交通规划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成功召开2025年专业委员会主任学术研讨会
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协办中国整车热管理技术年会2025系列——广州歌华首站告捷!
绿专委会员单位授牌仪式暨2025年首场绿色交通研讨会顺利召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数智交通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暨参观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交通规划专委会组织赴北京开展存量交通设施利用的观摩学习活动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2024年度工作会议暨参观考察活动顺利举办
上海交通工程学会协办浦东公交2024年度内训师专项培训结业典礼圆满举行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第四届“交通青年说”学术沙龙
2024浦东航运周——SISI国际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召开第二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
2024年上海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与应用竞赛成功举办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组织“大学生走进松江智能交通”科普活动
  学会动态 > 聚焦新技术 展望新未来——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研讨会

聚焦新技术  展望新未来

——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研讨会

2019年8月9日下午,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与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协同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轨道交通专委会、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轨道交通专委会,共同举办的“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研讨会”在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1号会议室顺利召开。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轨道交通专委会主任、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技术总监资深委员、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原总裁朱沪生主持会议。

 

 

上海市住建委总工程师刘千伟,上海市住建委科技委轨道交通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交通委科技委轨道交通专委会副主任、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毕湘利,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主任、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纯洁,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轨道交通专委会主任、上海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宋键出席会议,共有近百人参与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上,刘纯洁、张立东、周庭梁分别围绕“上海智慧地铁创新与实践”“轨道交通5G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全自动运行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展望”等主题做了专题技术报告。

一、上海智慧地铁创新与实践

刘纯洁阐述了上海地铁对智慧地铁的理解与建设思路,并以上海地铁正在实施的智慧化项目为实例,详细介绍了上海智慧地铁的创新实践,如智慧车站、车辆智能运维系统平台等。最后,就智慧地铁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

 

 

二、轨道交通5G技术应用研究与实践

上海轨道交通技术研究中心系统集成研究部副主任张立东剖析了5G关键特性和国内外产业发展形势,阐述了5G在推动轨道交通由决策驱动到数据驱动、由传统运维到智慧运维的升级与转型中的支撑作用。同时,介绍了上海地铁开展的地下隧道电磁波传播模型基础研究,以及城轨交通5G应用探索的情况与面临的挑战。

 

 

三、全自动运行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展望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研究设计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周庭梁在报告中就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目前的运营指挥人员需要更快速高效地获取信息和做出决策判断,提出了构建面向智慧地铁的全自动运行2.0系统的总体设想,并对全自动运行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展望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

 

 

最后,毕湘利、刘千伟进行总结发言。

毕湘利提出三个观点:1、应加强前期需求研究。从功能要求与应用实效出发,明确系统性需求,踏好落脚点,确保技术研究与应用符合实际需要。2、应处理好系统复杂性、先进性与适用性的关系。尊重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不应盲目追求高等级,以实现系统稳定性、适用性与先进性的有机平衡。3、应强化从设计阶段规避问题的理念。面临新的外部环境和发展要求,从设计、建设角度,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源头规避问题,降低安全风险隐患。

 

 

刘千伟认为上海地铁发展正面临多项挑战:1、在更大、更深、更静的环境下建设地铁,建设要求与难度日益增高;2、老旧设施面临更新改造,难度增大;3、地铁运营的社会影响日益增加,外部环境约束越来越大。4、在产生社会效益的同时,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面临挑战。对此,他指出:1、应大力利用新技术解决既有问题,规避潜在风险。2、应重视传统技术、工艺的革新、改造。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相应的体制、机制也应进行创新。

 

 

 

最后,刘千伟建议:本次研讨会由上海四家轨道交通专委会共同举办,汇聚了上海地铁业内的专业技术力量,覆盖广泛、效果良好,应继续坚持,并可集众智共同开展上海地铁新一轮技术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梳理明确各个专业领域中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与内容,引导上海地铁在新一轮建设中精准研究、精细管理、精益实施。

 

 

 

 
   

沪ICP备05033922号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地址:上海市真南路500号同济大学沪西校区电信南楼三楼  

电话:021-63217546  63217526     传真:021-63217546 63217526  

E-mail:shjtgcxh@126.com

 
Copyrights © 2004


,
中国网络视窗  .NetLook™ 1/2
 

www.shjtgc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