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氢亲”同行
——记“2019绿色交通--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高峰论坛暨上海化工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场景示范应用启动仪式”
2019年6月5日,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化工区管委会、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为指导单位,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驿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绿色交通——氢能基础设施建设高峰论坛暨上海化工区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全场景示范应用启动仪式”在上海成功举行。高峰论坛及加氢站的投用仪式,有中国氢能源网等媒体参与合作,获到了林德(德国)大中华区的特别赞助。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也是新能源开发投入最大的国家。根据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广义技术路线,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用燃料电池汽车。在氢能产业链中,制氢、储运、使用是上中下游三大环节。为燃料电池汽车配套建设的加氢站既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本年度高峰论坛的主题是绿色交通,聚焦绿色能源(氢能)和绿色运具(燃料电池汽车),涉及氢能的制氢、储运和使用,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上午,在上海化工区举行了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的落成仪式。加氢站利用化工区副产氢为氢气来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加氢站占地约8000平方米,氢气日供应能力2吨,具备氢气加注、鱼雷车充装、燃料电池汽车维护、充电等功能,商业化加注能力达到35MP2和70MP2。目前,为20辆承担园区通勤业务的燃料电池客车加注氢气。

下午,在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高峰论坛。来自日本、德国产业界和本市、外省市的专家、技术人员近200人出席论坛。论坛上、下半场分别由上海氢能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驿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顶云和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绿色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刘惠萍主持。上海市科委社发处处长郑广宏和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代表政府管理部门和主办单位先后致辞。

上半场论坛邀请同济大学校长助理、汽车学院院长、上海市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余卓平教授作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展望》报告,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能源交通所张瀚舟所长作了《上海氢能发展展望及建议》报告,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规划分院副院长夏凉作了《上海氢能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报告,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郑津阳教授作了《加氢站储氢压力容器》报告,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绍军作了《加氢设备的国内实践》报告,日本专家金森 明文作了《日本龙野加氢机的现状及发展》报告。
下半场论坛邀请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12研究所副总设计师、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的范晶博士作了《船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构想》报告,林德(德国)大中华区技术支持经理刘忠勇作了《氢气生产和安全&林德氢能解决方案》报告,国家科技部新能源汽车国家重点专项——燃料电池领域评审专家、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新能源咨询主任助理、氢能源研发部经理何广利博士作了《氢能发展分析及工作实践》报告,日本丰田昆沙贺徹先生作了《燃料电池工业车辆的开展》报告,日本松下岛冈国康先生作了《松下燃料电池战略及日本氢能状况》报告,国际氢经济与燃料电池合作伙伴计划(IPHE)中方联络人、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潘相敏作了《加氢站量化风险评价》报告。
在论坛结束前,主持会议的刘惠萍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说,今天是世界环境日,嘉宾大咖云集,有上海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国际组织官员和专家,有林德、道达尔、丰田、松下、国家能源、中船重工、浙能、上海汽检、上海舜华等氢能领域领军企业的业内专家。演讲主题既有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和政府产业政策解读,又有氢气高压容器和加氢站量化风险评价等氢能安全的深度报告,还有对制氢和储氢技术发展趋势、加氢站运营管理、加氢站设备国内实践和氢能应用等深度探讨,所有报告都紧紧围绕氢能与基础设施,以及氢能汽车展开,为推进国内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建言献策!

时间已过晚上6点,论坛在全场与会者一遍遍“绿色交通,‘氢亲’同行”的欢呼声中徐徐落下帷幕。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2019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