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实施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主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补好近期交通建设短板,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于2018年11月23日下午在科学会堂组织召开了“上海市主城区交通规划专家咨询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朱惠君秘书长主持,围绕市规划院正在研究的《主城区交通规划》展开了讨论。

研讨会邀请原市政协十一届常委、市政协经济委主任许培星,原市规土局顾问沈人德,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市城市交通设计院院长董明峰及综合交通规划专委会主任、市规划院交通分院副院长郎益顺,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张胜,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主任顾煜,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蒋应红等参加了会议。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课题组汇报了上海市主城区交通规划及其局域线专题的开展情况,与会专家充分研讨了上海主城区交通现状与发展趋势,并对主城区交通规划的发展形成如下讨论意见。
一是在发展导向上。围绕全球城市的交通需求特征,主城区应以交通引导城市发展为思路,重在实现交通“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选择以及最后一公里的空间压缩,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行“公交+慢行”的低碳出行模式。同时,在地面公交分担比例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发展思路应基于轨道交通及枢纽的调整、提供多样化、便捷化的方式选择。
二是在研究重点上。城市空间结构由中心城区拓展为主城区,作为全新的研究课题,需要关注“五个方面关系”,重点是主城片区与中心城的衔接、主城片区相对独立的内部综合交通研究、新城与主城片区的交通联系、主城片区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衔接以及综合交通层面的多网融合。
三是在专项系统上。针对总体规划关于路网密度的要求,应在控制道路面积率的基础上,研究道路级配及红线宽度,适度提高主城片区快速路规模,并重点考虑外环线的货运分流通道。主城区客运交通枢纽设置应关注时效性要求,完善主城片区辅助枢纽功能。结合局域线的特点,系统更适合新城与主城片区。同时,慢行系统应关注交通品质的提升与改造,落实到细节。
四是在交通政策上。需要重点思考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交通发展政策,服务好2035年的规划发展目标 ,通过交通引导城市发展 ,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实现交通品质提升。为落实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交通发展模式,需要重点关注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量,进一步完善公交优先下的机动车约束政策,如牌照拍卖、停车费提高等,并研究主城片区沪C牌照政策、外地牌照管理政策 、分时租赁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智能化管理程序等问题,并以交通承载能力引导和约束城市各层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利用新技术手段服务交通管理,实现“时间+空间”的管理需求。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2018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