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住区停车的困境和政策导向”为议题的
第三场上海交通白皮书编制主题沙龙在科学会堂举办
2019年8月30日下午,以“居住区停车的困境和政策导向”为议题的、第三场上海交通白皮书编制主题沙龙,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共同在科学会堂一号楼瓦朗塞厅举办。沙龙依然由上海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邵丹主持。市城乡建设交通院办公室主任施文俊、市交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虞同文,以及上海交通白皮书编制单位的有关人员出席了沙龙。

本场沙龙列出六个子题提请专家梳理观点,准备资料:一是居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通过内部改造增加停车供给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建设成本、用地空间、产权、居民难以协商?二是共享停车推进的效果如何,瓶颈是什么?如果通过政府适当补贴,进一步鼓励公共停车场库对外开放,在政策上是否可行?三是在完善居住区停车管理机制中,如何处理好政府、物业、业主之间的关系?对现行的停车泊位产权(老旧小区、新小区)机制有哪些看法?法律上是否需要完善?四是如何看待价格放开后现有居住区停车收费价格机制?对居住区停车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哪些利弊?五是在中心城内推广夜间路内停车是否可行?存在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六是对未来居住区停车的政策导向有哪些建议?政府在小区停车矛盾中应承担的责任是什么,是否可按照泊位购车?
与会专家做了充分准备。在邵丹副总工介绍第三轮上海交通白皮书编制背景,面对近几年居住区停车需求与泊位供给差距日趋扩大、尤其老旧小区停车矛盾相当突出的情况,如何制定居住区停车政策导向的重大意义后,专家们踊跃发言,沙龙进行了近四小时。
市政府法制办原副主任顾长浩、同济大学教授张戎、上海市道路运输局运行监管处梁华军、黄浦区规划局原副局长周建非、市住房局物业处史旭、杨浦区建管委(交通委)交通科科长陈毕新、上海市停车服务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倪永刚、上海宏圣车辆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世博等专家一一作了发言。大家主要观点有:
1.从现状看,居住区,尤其老旧小区停车矛盾十分突出。“建设美丽家园”已将缓解居住区停车紧张问题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子。老旧小区停车紧张只能逐步缓解。除利用边角料、组织单向通行、公共设施移位等挖掘潜力、增加车位外,停车位改造工程遇到不少瓶颈:一是改造资金来源少、改建成本高;二是如占用绿化,补绿困难(如改为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且成本高、居民意见大;三是有车有车位、有车无车位、无车无车位的居民之间,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之间等意见往往难以统一。而居住区与商业办公楼宇之间车位共享问题涉及业主、物业、平台、个人等各方利益,目前认知度、接纳度还不高,以安全问题为搪塞的不少,且受到居民停车后的步行距离限制,到停车时限后仍不开走更加剧了矛盾的产生。至于路边夜间开放停车问题,按目前路边夜间停车按次收费及每次收费标准看,外环外5元,外环内8元,重点地区10元,如果小区收费低于这一标准的则路边停车吸引力不大,且夜间巡视、管理归口那一部门,那一部门都缺乏管理积极性。
2.坚持公交优先,坚持机动车“近期控制拥有,远期控制使用”,坚持中心城停车泊位总量适度从紧、加强需求管理的基本政策导向。实行新建居住区停车泊位(增量)按设计规范、建设标准匹配,老旧小区停车紧张(存量)综合整治逐步缓解的基本方针。在老旧居住区周边建设公建项目时,在合理的步行距离内,鼓励多建停车车位,方便竣工投用后周边居民错时停车。同时,必须积极解决医院、学校特殊的、十分紧迫的停车问题。
3.实施“先有泊位,方能购车”已无可能。有大量的外地牌照车辆长驻上海无法控制,还有政策受众(涉及新旧车主)的公平性问题。
4.习惯上将居住区停车泊位称为基本车位,出行目的地车位称为出行车位。目前,基本车位比出行车位更加紧张。缓解老旧小区车位紧张,夜间路内停车、与商办单位(建筑)车位共享等,区和街镇应起主导、协调作用。停车管理是城市人民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不介入是搞不起来”。同时,需要探索有效机制,像老公房安装电梯六楼补贴一楼那样,由业主(居民)、物业、居委等通过经济补偿等机制自行协调关系,协商处理撤绿补绿、公共活动设施位移,以及新建停车场库噪声、遮光等问题。
5.老旧小区可以尝试将部分绿地改为停车位。这在当下具有可行性。鼓励种大树,树冠面积也是绿化覆盖率吧?增加乔木;改用镂空砖、镂空里面长草;养护垂直绿化、楼顶绿化,布置花架;小区围墙内种植绿化带、外围增加绿化角等,增补绿化。
还要加强老旧小区停车秩序整治,确保消防通道连贯、畅通。
6.应充分挖掘、利用道路资源,根据不同道路功能和交通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夜间路内停车时间,不搞“一刀切”。夜间停车管理需要通过智能化水平。超过夜间停车时间的按白天路内收费标准由收费员收取停车费。
7.车位共享须进行政策设计、价格调节;须加强宣传,使共享理念逐步变为全民意识和全民行动;由政府牵头,平台牵线,盘活资源,使停车供需对接、信息共享。
8.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深化研究不同产权的车位利用、周转、共享等问题。
施文俊主任最后做了总结发言。
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
2019年9月2日